第8课财政与税收
1、单项选择题
1.2019年国内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激起市场活力,达成经济增长预期目的。下列能体现积极财政政策传导路径的是
①适度提升财政赤字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投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
②上调增值税税率→企业税负减轻→生产扩大→促进实体经济进步
③扩大信贷规模→减少贷款本钱→投资、消费需要增加→拉动经济增长
④加强民生支出力度→稳定社会预期→消费需要增加→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的宏观调控。①④能体现积极财政政策传导路径,正确且符合题意;上调增值税税率,企业的税负会加重而不是减轻,②错误;扩大信贷规模是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应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B。
2.《2019年中国经济展望》报告指出,经济下行重压依旧严峻,维持经济稳定增长至关要紧,今年财政政策将成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下列是适当的财政手段的是
①合理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促进经济进步 ②减少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拉动消费
③增发国债,增加税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④降低税收,企业税负减轻,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分析】经济下行重压依旧严峻,要维持经济稳定增长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因此合理适度的财政赤字,降低税收,企业税负减轻,可以拉动经济增长,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是货币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③说法错误,应降低税收,财政收入并不是越多越好。故本题选B。
3.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常常会打出“组合拳”。下列政策、手段最大概成为“组合拳”的是
A.提升存贷款利率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B.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提升存贷款利率
C.扩大国债发行规模降低税收减少存贷款利率
D.降低国债发行规模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存贷款利率
【答案】C
【分析】提升存贷款利率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如此的组合拳不配套,A错误;增加税收是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自相矛盾,B错误;扩大国债发行规模、降低税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减少存贷款利率是积极的货币政策,打出了宏观调控的“组合拳”,C符合题意;降低国债发行规模是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自相矛盾,D错误。
4.为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进程,国内将推行“中国制造2025”规划,通过采取财政补贴、税收打折、加速折旧等手段,推进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和升级。这表明
A.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变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 财政补贴支持技术革新会加强财政赤字引发通货膨胀
C. 国家财政可以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支持革新进步
D. 国内通过紧缩的财政政策支持制造业技术改造和升级
【答案】C
【分析】C:通过采取财政补贴、税收打折、加速折旧等手段,推进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和升级。这表明国家财政可以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支持革新进步,C符合题意。A:材料强调财政有资源配置用途,不体现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变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A与题意不符。B:财政补贴支持技术革新未必会加强财政赤字,加强财政赤字未必引发通货膨胀,B说法错误。D:通过采取财政补贴、税收打折、加速折旧等手段,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紧缩的财政政策,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5.猪年春节联欢晚会分会场井冈山,是中革命的摇篮,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率先脱贫摘帽,党和政府的精确扶贫工作还将继续向纵深推进,要继续探索増加扶贫资金和社会资源投入的政策和方法,下列手段有益于脱贫攻坚的是
①维持区域经济协调进步,消除区域差异
②发挥财政用途,打造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③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达成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④免征贫困区域企业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分析】②③:国内脱贫攻坚战工作获得巨大收获,党和政府的精确扶贫工作还将继续向纵深推进,要继续探索增加扶贫资金和社会资源投入的政策和方法,发挥财政用途,打造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达成居民收入同步增长,②③符合题意。①:要维持地区经济协调进步,但不可以消除区域差异,①说法错误。④:依法纳税是纳税人的职责,税收具备固定性,扶贫攻坚不可以免征贫困区域企业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6.新一轮个税改革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规范。个税起征点由3 500元/月提升至5 000元/月,优化调整税率结构,对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关系民生的支出作出相应扣除。下列对新一轮个税改革产生的影响推导正确的是
①提升个税起征点→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居民消费水平
②有关支出作相应扣除→减轻家庭税收负担→保障和改变民生
③优化调整税率结构→居民收入与经济进步同步→兼顾效率与公平
④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增加困难家庭的财产性收入→达成社会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分析】①推导正确,符合题意,提升个税起征点,税收降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促进消费;②推导正确,符合题意,有关支出作扣除,能减轻家庭税负,改变民生;③不符合题意,提升个税起征点,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手段,没涉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④推导不正确,不符合题意,综合与分类相结合是减少税负的手段,不是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手段。
7.2019年国内财政工作主动适应经济进步新正常状态,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此,下列传到路径正确的有
①全方位推行营改增→企业税负减轻→扩大投资规模→经济进步
②扩大国债发行→增加财政收入→抑制总需要增长→给经济“降温”
③提升个税起征点→税后实质收入增加→消费需要增长→拉动生产扩大
④减少存贷款利率→增加市场的货币供给量→消费扩大→带动经济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分析】财政政策是政府为达成肯定宏观经济目的而调整财政收入支出规模、达成收入支出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政策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表现为降低税收,增加财政收入,增发国债,扩大需要,拉动经济增长,①③合适题意;增加财政收入、抑制总需要增长、给经济“降温”不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需要,排除②;④是货币政策,不合适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8.五年来,安徽将更多财力向民生范围倾斜,民生支出累计达到2.2万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八成以上,有力地保障了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健康卫生、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生态环保、脱贫攻坚等各项民生工作需要。可见,该省旨在通过财政支出
A.刺激总需要,拉动经济增长 B.调节分配,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C.理顺收入支出关系,达成财政平衡 D.促进社会公平,改变人民生活
【答案】D
【分析】安徽将更多财力向民生范围倾斜,有力地保障了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健康卫生、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生态环保、脱贫攻坚等各项民生工作需要,这表明发挥了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变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用途,D正确; A、B、C均与题意不符。
9.放水养鱼,给实体经济带来了显著红利;减税降费,为企业和买家送去真金白银,实乃一举多赢。国内推行减税降费惠民政策的依据在于,减少税费负担
①是实体经济提升经济效益的重点
②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策略支撑
③有益于改变经营环境,使企业缓解资金重压
④能够帮助扩大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分析】①②错误,选项是实体经济提升经济效益的重点和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策略支撑均夸大了减少税费有哪些用途;③④正确,国内推行减税降费惠民政策的依据在于,减少税费负担有益于改变经营环境,使企业缓解资金重压;能够帮助扩大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10.2019年1月1日起,国内全方位实行新个人所得税法,其中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每月3 500元调整为5 000元,并增设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此举的目的是
①健全收入分配,达成财政收入支出平衡 ②优化税率结构,引导公民依法纳税
③考虑个人负担差异,促进税制公平 ④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税收的有关常识。新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3 500元调整为5 000元,增设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等专项附加扣除,此举的目的是考虑个人负担差异,促进税制公平,同时也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③④符合题意;达成财政收入支出平衡夸大了题中举措有哪些用途,①错误;新个税法的推行不是为了引导公民依法纳税,排除②。故选D。
11.国务院提出,从2019年5月1日起,各地可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交费比率从原规定的20%降至16%。减少社保费率对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是
①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鼓励更多社会主体革新创业
③减轻用人单位社保交费负担 ④减少用人单位人力本钱
A.①→②→④→③ B.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答案】B
【分析】减少社保费率,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保成本降低,负担减轻,所以③排第一位;减轻用人单位社保交费负担,有益于企业减少用工本钱,④排第二位;企业员工成本降低,收益增加,有益于改变企业经营情况,激起企业进步活力,鼓励更多社会主体革新创业,②排第三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经营活力增强,有益于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持续进步,①排最后一位,所以影响路径为③→④→②→①,B排序正确。
12.站在新方位上的中国经济,在关注“需要侧”的同时更多将目光对准“供给侧”,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进步方向锁定新兴范围、革新范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符合这一思路的传导路径是
A.实行投资驱动策略→社会总供给增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国家经济增长
B.减少革新型企业税收标准→减轻企业税负→增加研发投入→提升水平和效益
C.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居民收入增加→刺激居民消费→推进经济进步
D.进行临时价格干涉→维持物价稳定→保护买家利益→推进经济进步
【答案】B
【分析】题目中,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进步方向锁定新兴范围、革新范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减少革新型企业税收标准,减轻企业税负,增加研发投入,从而达到提升水平和效益的目的,B入选;A错误,之所以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不是由于社会总供给少,且单纯增加社会总供给不符合供给侧改革的需要;C是从需要侧的角度而言的,不选;D与题意不符,排除。
2、非选择题。
13.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坚持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财政收入支出矛盾较大状况下,国内累计减税超越2万亿元。2019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 000多亿元,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激起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019年,国内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2019年全国财政支出21万亿元,支出规模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10.9%,增强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区域财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强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革新驱动、“三农”、民生等范围倾斜。目前财政情况出现好转,各级政府仍要把宝贵的资金更多用于为进步增添后劲、为民生雪中送炭。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国内减税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与国内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怎么样聚力增效的。
【答案】关系:①税收是财政收入非常重要的来源,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要紧原因。伴随国内推行结构性减税的积极财政政策,国内财政收入增长会遇见肯定的重压。②经济进步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伴随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推行,国内经济优质进步的势头明显,这又为国内财政收入增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法:①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推进社会公平;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民生和脱贫的投入,为改变人民生活和达成一同富裕提供物质保障;③发挥财政资金在推行革新驱动进步策略、推进经济结构策略性调整等方面有哪些用途;④弥补市场调节不足,发挥财政资金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
【分析】第一要结合设问找出材料中相应的表述,然后依据材料调用经济生活有关常识组织答案。解答第一小问,要有辩证思维。从眼前看,减税会致使财政收入增幅降低,但从长远看,减税能激起市场活力,带来经济增长,反过来促进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第二小问相对较容易,主如果把材料中的“转移支付”“公共性、普惠性”“革新驱动”“三大攻坚战”等重点表述,转化为与财政有关的常识,组织作答即可。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源自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个税的征收标准、税率、减免政策的调整,对经济进步和居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国内2019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个人所得税法将薪资、薪金所得税起征点由3500元提升为5000元,并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项目予以扣除。将来将依据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支出变化状况,当令调整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和标准。
国内个税调整,让纳税人准时尽享改革进步红利,为促进经济社会进步注入了新动能。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常识,剖析国内个税调整怎么样为促进经济社会进步注入新动能。(14分)
【答案】个税调整,减轻居民个人税收负担,有益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激起消费潜力,以消费带动经济增长。增加专项扣除,尊重常识、尊重人オ、尊重科技,有益于激生产要点活力,以创业革新拉动经济增长。增加专项扣除,有益于带动有关产业进步、健全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以产业进步帮助经济增长。个税调整,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有益于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以公平提升经济效率。
【分析】本题以国内个税调整,让纳税人准时尽享改革进步红利,为促进经济社会进步注入了新动能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经济生活的有关常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需要考生剖析国内个税调整怎么样为促进经济社会进步注入新动能。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程,查的是考生的获得信息和解析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知道考生入门知识学会状况与对答案的组织能力。依据材料的解析,主要考虑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激起消费潜力、激生产要点活力,以创业革新拉动经济增长、健全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与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以公平提升经济效率等角度结合材料展开即可。